|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4-08/01/c_126821546.htm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15297.htm
8月中旬,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在苹果和安卓系统上推出《新法汉词典》手机软件,向工具书的数字化出版迈出了大胆的一步。
如今,通过网络词典、手机应用软件等方式,用户就能轻易查询外语单词。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众多软件应用中,难觅《新法汉词典》这样的正版工具书软件的身影。
在数字化潮流中,正版工具书软件“隐身”的背后,是传统出版社的纠结:既担心遭到盗版,又必须面对工具书销量不断下跌的现实。这种纠结让出版社踟蹰不前,始终在工具书的数字化问题上谨小慎微。
网络抓取、盗版拼凑,杂牌电子词典充斥市场
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编辑张嫣这段时间一直在负责译文社与词海公司合作开发的《新法汉词典》手机软件项目。现在,这个国内首款正版多媒体法语词典的应用软件,将在8月中旬举办的2014年上海书展现场正式举行上线仪式。也因此,身为出版人的张嫣,开始直面传统工具书数字化难题。
情况不容乐观。张嫣说,智能手机普及高峰的2008年至2010年,完全改写了纸质词典的地位。此前,《新法汉词典》年销量在13000册,之后,这个数字下降到3000册。“这是目前工具书的普遍现状。没有销量,今后词典的更新怎么做?”
“我能查到的20多个新华字典手机软件,全部是盗版。”张嫣认为,对纸质工具书销量冲击巨大的,是如今充斥网络的诸如盗版《新华字典》的“杂牌词典”。它们大多是技术开发商单方面炮制,多采取网络抓取、人工录入、购买部分词典内容,甚至是盗版拼凑等方式,“没有专业审校、没有修改。对出版社、对读者都是一种伤害。”
那为什么鲜有出版社来做工具书应用软件呢?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主观动因不足?张嫣坦承,传统出版社编纂一本工具书,工作量通常在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担心数字化的侵权风险,一旦盗取,多年的心血都付诸东流。”
另一项考虑,是数字化出版的盈利模式还不明朗。“就像你问我《新法汉词典》应用软件上线后预计销量是多少,我没法回答一样,传统工具书的数字化前景怎样现在也不太明朗。因此,出版界很多人都在观望。”张嫣说。
传统出版的“无为”,客观造成盗版数字化工具书充斥市场。此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曾推出《辞海》电子书,算是业界的“吃螃蟹者”。该数字化版本的《辞海》,同样只能在量身定制的电子书上阅读,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有着严密的反盗版系统。
读者需求倒逼传统出版社进行工具书数字化尝试
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正在逼迫传统工具书进行数字化变革。
“我们原来一直比较保守,现在不得不进行变革。”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表示。“数字化对工具书来说是必须做的,因为用户的查询方式,市场需要的产品形态已经改变,更多年轻的读者需要数字化的工具书。”张嫣感慨。
技术公司进行传统工具书的数字化,“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内容,缺乏编辑方面的人才。只能买一些资料或直接转,准确率差,内容相对欠缺。”韩卫东表示。“我们传统出版社的优势就在于内容,词典需要时时刻刻专业的维护,我们可以不断更新与完善内容。”张嫣认为。
上海译文出版社选择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新法汉词典》手机软件。据介绍,《新法汉词典》手机软件定价40元,比起实体书75元定价几乎降一半。据介绍,软件有免费体验和每日有限免费搜词功能,有时也会以优惠活动方式再降价。
当然,数字化转换,对传统出版社而言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我们对技术都不太了解,传统编辑大多是学文的,学起技术来有点难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技术对接磨合。”张嫣说,一直以来,译文社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改造,“这次挑选《新法汉词典》来做手机软件,还是有信心的。因为这本词典口碑很好,在法语学习者中很有知名度。”
“目前首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就是初步转换为适合互联网的手机工具书,保留原来数十万的基本词量。”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亚军介绍,“这个项目不能一蹴而就,未来我们还要利用数字化平台组织新的修订,添加新词,增加一些更符合使用者的相关信息、搭配、联想等。最起码,我们现在能够在盗版市场中正本清源,我相信工具书的数字化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该项目能够顺利展开,也是因为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的资金支持。朱亚军透露,“先后投入近300万,据我所知也是我们国内传统出版社工具书的第一次尝试来同时开发适合苹果和安卓系统的电子版。”
市场前景可期,盈利模式尚待摸索
网络时代,谁还翻字典?在数字化席卷日常生活的今天,有这样的疑问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事实上,工具书的电子化不是简简单单地将纸质辞典的内容放进电脑、手机屏幕里供查阅。“纸质书在查阅效率方面有弱点。”复旦大学英文系教师、上海译文版《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主编朱绩崧说,电子化的最强项,是可以开辟更多种查阅途径。以英汉词典为例,词条要分级,明确标注,提供反义词,提供近义词辨析,提供用法提示,帮助读者丰富多样地利用辞书这个信息检索系统。“纸质只有一条路,但数字化的辞书能提供无数条路。”
用朱绩崧的话来形容,原来那些知识是一条线,现在数字词典要做成一个圆融贯通的球,一个复杂的立体的信息系统,提供语言学习的新方式。“我们以前说,词典是无声的老师,而词典的数字化就是要让词典活起来,在词典编纂数字化的进程中可以加入多媒体资源,声光电都有,做‘有声有色’的老师。”
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朱绩崧回忆,自己在5年前曾力劝北京某著名出版社进行工具书的数字化工程,被对方一口回绝,说这不是词典的正道,词典就是要放在桌子上查的。“他们没有危机感,时代不同了,纸质辞书的身影越来越单薄,传统出版人思路要开阔,需要清楚危机、希望和未来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版人看好工具书手机软件的市场前景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试水,可以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过去《辞源》卖得好,促成了《辞海》问世。而在工具书数字化领域,也可以出现同样的良性竞争,活跃市场。关键是要有好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英国、美国最好的词典都有电脑版和移动客户端,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朱绩崧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