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4-9-2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胡老师”这种学习法本人不敢苟同,太“笨”了,太苦了,太费时间了
不过要成为大师,恐怕还真得照这样,下一番钻研的苦工夫才行
但是对99.99999...%的人来说,语言不过是个工具而已,学外语向来是讲究“功利”的,要算投入产出比,最好能速成;
试问:
学习一门外语,你是打算想用一两年的时间达到听说读写基本无障碍,足以应付绝大多数生活场景呢?
还是花十数年时间钻透每个细节,达到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写出老辣文字的级别呢?
相信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后者,life is so short,用一生的1/n (n<10) 来学一门外语,这个代价有些过于昂贵,除非打算以此为职业,或为业余爱好
要达到一两年之内“打通”一门外语这么个目的,我还是相信韩国人写的《千万别学英语》
时间成本最低、见效最快、最容易保持水平
成本包括购买书籍资料的成本和时间成本,前者略去不谈,不管怎样,省不了多少钱也费不了多少钱
单说后者,韩国人的方法最大的长处,并非所谓“英语思维”,而是可以有效利用各种零散“垃圾”时间:
等车、挤公交、上厕所...这些时间都可以用来练听力、读小文章、培养语感
“胡老师”的学习法就不行,要分析拆解句式、钻进学问里去,那非得有整块的时间,沐浴熏香、静下心来不可;
时间这个东西,并不是可以简单互换的;看电视1小时并不能简单省下来,转换为读书一小时,还有个心情和效率的问题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Aaron Swartz说的(原文见:http://www.biaodianfu.com/how-to-be-more-productive.html,这篇文章的观点我100%认同)
在节奏如此快的今天,用整块优质的时间来学外语,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都是一种奢侈
不是给老板加班,就是学习比外语更关乎“钱”途的技能,或者处理家庭事务
当然韩国人的方法也不是没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精细
以本人为例,本人学日语是完全用该法,虽然一年达到一级水平,听说读写基本无障碍
但是问题也突出:基本功不扎实,文法抠得不够细,写不出非常有文采的文章,看不懂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
不过这又何妨,以我目前的水平足以应付各种日语水平考试、阅读各种主流报刊
看日剧、综艺可以不看字幕,且知道其包袱、笑点在何处;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外语学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
外语不过是个工具,用来打开一扇窗,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真要往细节抠,那日语学起来真是没完没了,单是“もの”和“こと”两个小词的辨析,就够研究一辈子,写本砖头书的
更别提敬语这种极细微的玩意
说到小词,这方面我对“胡老师”的观点非常赞同,差不多所有的语言,
看似最简单,实际上最难、最需要下功夫的就是小词
比如汉语:“啊”、“吗”、“么”、“吧”、“打”等等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最不值得提的字,对老外来说是最难把握的,经常用错
反而大词比较不容易错
日语也是:上面的“もの”和“こと”即是一例,还有一堆拟声词“ぼよぼよ”、“ふよふよ”什么的,想想就头大
但是大词就比较好把握,尤其是中国人在这方面大占便宜,因为日语里的大词基本上都是汉字写的
虽然日本人号称脱亚入欧,欧美外来语泛滥到几乎占日语词汇的一多半
但是正统还是汉字,越是正规的文书,越是大词,汉字越多,那些片假名外来语是不入流的
日本人评判某个人有没有文化,主要看他掌握汉字的多寡,从来不看他会多少外来语
经常有人说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原因就是上面说的这些
英语同样:“胡老师”说从“as”词条的长度可以看出一本词典的好坏,真是精辟!
英语有两难关,一个是词汇量,一个是小词惯用法
词汇量不够,表达内容就没法丰富起来
小词抠得不细,表达就不够地道
要往细节抠,还真得下不少工夫。
不过,就像我上面说的,对绝大多数不以英语为职业的人来说,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抠那么细吗?
想想为什么像葛练川、陈用仪、钱歌川这些英语大师的学究书不再风靡,甚至要绝版,相信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