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讨论] 陆谷孙:语言的“污秽”化倾向和趣味编词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21

主题

2961

回帖

6万

积分

翰林院修撰

不忘初心。送分大人,灌水砖家。擅长抛砖引玉,挖坑不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61056

翰林院专用章灌水大神章笑傲江湖章小蜜蜂章管理组专用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7 17:4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whb.cn/xueren/16974.htm

http://www.cssn.cn/xr/xr_rw/xr_x ... 41017_1367023.shtml

【学林】语言的“污秽”化倾向和趣味编词典
日期:2014-10-17 07:47:04 作者:陆谷孙
我是主张撇除渣秽,不纳腐朽这条底线的,不能像上述美国《市井词典》那样有太多诲淫诲毒的白描内容,这不但是为了表明社会的品行公约,也是编者尊重读者的一种价值取向,更何况我们这儿说的词典编者,大多是学语言的过来人,身为家长和教师,对于后来者和自己的子弟以接触何种语料为宜,自有一种天然的关注。

文题是从英文的anything goes翻译过来的,四个音节照应四个汉字,说的是在高容忍的语言环境中,禁忌大可破除,标准随意颠覆。追踪历史,可能有的禁忌原不应该成为禁忌,而是虚无;至于遣字造句的高容忍,极易滑入安那其(anarchy)式的狂欢。这种态度,扩而大之,是整个社会后现代性格的一种表露。这类取“啥都可以”态度的人,英文中姑且称之为whateverists,即“啥都可以”一派。

举个例子说,因为美国的《市井词典》(UrbanDictionary)收了条“nozuonodie”(不作不会死——哂人爱“作”),有人就推波助澜,把这句据说源自动漫的话炒作而激起一场小狂欢(我译minicarnival)。三个英语词加一个汉语拼音的混搭,核心词“作”仍然无解,语言如此“活”法,笔者至今懵懂,就连年龄小去几茬的“潮友”也未必果真明白,确实应了“啥都可以”一问。记得在网名作“老神仙”时代的微博讨论中,我曾建议把“作女”译作“highmaintenancegirl”,那至少还部分解释了“作”的意思。

再举一例。一位朋友把snobbery译作汉语的“装B”,而非传统的“势利”。这译法果然准确,更是生猛鲜活,确是某公子所说的“活的语言”。眼下,那个以英语B字母置代汉字,又好像是一场语言狂欢,损人时自然通用(我被人骂时,什么难听的名字都能容忍,唯独被叫做“傻B”受不了),就连正面褒引最近上市的某款手机,也要说到机器的“B格”如何如何——当然也是为了与“bigger thanbigger”谐音。这叫做语言的“污秽”化倾向。都说使用污秽语,一开始会给人在压抑之际“一吐为快”的宣泄和震撼效应,一传十,十传百,说得多了,也说得溜了,效应开始减弱,直到成为空心化的虚词。一般说来,一个人大约从高小到初中时代,对于污秽化最易接受,从众是个因素;另外,青春期也会导致过剩的语言能量发泄——现在叫“吐槽”(源自台湾用法)。要是可行,有志者不妨做个统计,语料库中的“B”使用的总量有多少,若能分析出使用者的年龄、身份、职业、教育/教化程度等等参数,更是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同理,英语里的以f打头的或其他四字母污秽语,你若看惯美剧,可能整体的英语还没来得及学好,四字母倒是白牙红口张嘴就喷。一个“绝望主妇”跟与自己差不多年龄的朋友说话,即使是无害絮叨,可以大剌剌地喷出四字母,而对自己年幼的子女说话,纵有强烈的詈骂冲动,可能会上齿接触下唇,发音部位调整就绪,口腔部位的表情肌使力不少,只是不去震动声带,毕竟这种语言还是幼儿不宜。可见“啥都可以”未必都可以。

我是主张撇除渣秽,不纳腐朽这条底线的,不能像上述美国《市井词典》那样有太多诲淫诲毒的白描内容,这不但是为了表明社会的品行公约,也是编者尊重读者的一种价值取向,更何况我们这儿说的词典编者,大多是学语言的过来人,身为家长和教师,对于后来者和自己的子弟以接触何种语料为宜,自有一种天然的关注。

所谓啥都可以,与英语世界描写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对抗有关。自17世纪中叶开始,规范主义曾大行其道,谁造个生鲜新词就像“铸假币”一样可恶(笛福[Daniel Defoe]语),“王者英语”(包含Royal、King’s或Queen’s等名目)之类的社团踵趾相接,层出不穷,直到2011年尚未绝迹。上世纪,自英国亨利·W·福勒(HenryW.Fowler)的《现代英语惯用法词典》和美国的小威廉·斯特伦克及其弟子E·B·怀特(William Strunk,Jr.and E.B.White)的《风格的要素》(亦译《英文写作指南》)以降,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Amis)、欧内斯特·高沃斯(Earnest Gowers)、威廉·赛菲尔(William Safire)等作家名士,一直强调规则的作用,提倡清丽、优雅、特别是所谓“得体”的英语,描写主义者基本上是被边缘化的,充其量只有如埃里克·帕特里奇(EricPartridge)这样一些专注研究俚俗英语并把不登大雅之堂的语料编入词典的有数几人。直到上世纪60年代韦氏三版问世,原先大量的语用标签被斧削,不但收了“ain’t”、“irregardless”和“like”(用作连接词),还有“drownded”、“hisself”等内容,打出了描写主义的高牙大纛,一时曾引得舆论大哗,贬评如潮,仿佛英语从此将受尽溷乱。记得当时笔者曾写过一篇小文抱不平:“韦氏三版未必就是‘韦带布衣’”(取“韦”字字头谐趣,与锦黻相对)。事理穷尽,止于两端。果然,规范主义很快卷土重来,《美国传统词典》可算一个对付韦氏三版的显例。他们的一个做法就是特邀专家,组成评判委员会,判别有争议词语用法的正谬、清浊、高下、娴媸。时至今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政治正确”之后,新保守主义可以在政坛一时回潮,但语言层面上描写主义似已占定上风。读者对此如犹有疑问,可读英国1970年代后作家亨利·希金斯(HenryHitchings)的诸种近著。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传统词典》的转舵,编者始而改组评判委员会,把描写主义学者聘入,与规范主义分庭抗礼,以求公正互补,而到了最新的第五版出书时,前言竟有两篇,分别出自斯坦福和哈佛两位教授之手,前者继续强调规则,后者则把规则看作老得没牙的“bubbemeises”(oldwives’tales)。

尤其需要说一说,中国读者不属印裔美国学者布拉·卡奇鲁(BrajKachru)首创的所谓“世界英语”(WorldEnglish)——World-English一书书名古已有之,那是19世纪有人为倡导英文拼写改革所著,宏旨却非今人之所谓——三个同心圆中的内圈,即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也不属于包括英国前殖民地等的中圈,而是处在最外圈,因此在中国教英语似更不能完全撇开规范,一味描写,放任语言无ZF主义和虚无主义。毕竟我们读、听到的“内圈”英语,并不完全等同自己写、说的“外圈”英语。当然,人在“外圈”,有些不尽规矩的英语表达,例如“todiscussabout”和“toemphasizeon”这类违悖及物动词惯用法的实例,因为相应名词“discussion”和“emphasis”的“传染”,“about”和“on”纯属多余,但并不影响实质交流,小疵而已。我们教书匠的手中肯定都积累不少类似的小疵:humanresources遗漏复数词尾,younger generation遗漏比较级词尾,inchargeof似乎不足以表示中文“主要负责”的意思,而非加进一个major不可,等等。不是讨论“啥都可以”的“世界英语”吗?谁知道“外圈”人不会由于习惯成自然,某一天把“内圈”人表达的小疵逐渐视作合理合法?前几年坊间出现一批“外圈”英语新词,据说是南京某位英语高人仿“内圈”构词法的首创,如shitizen(屁民)等,相信“内圈”人都能见词会意,更像是活的语言,可接受程度应该大大高于前文说过的“nozuonodie”。“瓷器店里的公牛”(bullinachinashop)是固定熟语,如果恰好碰到左冲右突、毛手毛脚的主角/主语是女性,“外圈”人追求戏谑的修辞效果,兼顾暗讽疯牛病,斗胆改作“瓷器店里的疯母牛”(madcow inachinashop),又如何?

除了活的语言,人们又在兴趣盎然地讨论活的词典。所谓“活”,受《维基百科》的启发,我的理解是词典采录的内容“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四周无墙”,可删,可增,可改,可置换,读者同时又是编者,真正做到开放式的互动。如影随形的纸质词典的篇幅意识,随着电脑帧面的自如滚动,绝不再是一大掣肘。当然,参与编纂的读者诸君最好不要轻浮愆言,把词典网页当作涂鸦场。但即使到了数字化时代,词典的本质依然有保守的一面,因为描写和记录,永远滞后于语言实际。所以,再“活”的词典,是做不到“实时”而只能是“历时”的。

如此说来,所谓活的词典,其宏纲大要看来就是建一个可靠又丰富的语料库。早在1970年代早期,“文革”时编写的《新英汉词典》同仁,已有朦胧的语料库意识,只不过当时,唯有极个别的编者已从自己的阅读中搜取材料,添加新词、新义、新用法,就我回忆,如词条“streaking”(裸跑)、“plumber”(水门事件中大行其道的堵漏防漏的所谓管子工——还记得美刊当年一篇报道的题目:“Officially Inspired Leaks and Plumbers”[官方授意泄露的机密和管子工])、“schmaltz”(滥情感伤,还有犹太裔知识分子多用的其他意第绪语词)、“-in”(作后缀,指集体抗议形式,缘于1960年代后期美国“反文化”潮流的sit-in,sing-in,lovein,be-in等等)、“defoliant”(越战中美军直升机为开阔射界用的化学品“除绿叶剂”);又如“prewar”用作副词而非形容词(记得仔细查过,这在当年的“内圈”词典中均付诸阙如,“外圈”人却有书证在握而添加了);更多的第一手例证被采用,记得有“theskyisthickwith flyingforeignministers”(典型的所谓新闻体:空中,外长们来回飞行忙)、“doyoureallywantto come or are you merely being amiable?”(你是真想去,还是敷衍应景?)、“shemodeled between husbands”(那女人在离婚后再结婚前做模特儿)、“消暑旅游只需打个电话”(summer isonly acall away——典型的广告体)等等。朦胧的意识在之后的《英汉大词典》编写时,渐趋清醒,编写组终于设立一个资料组,把撷取语料的工作制度化了。1976年的同仁们虽还来不及侈谈“语料库”,也已开始把“引语档”(citation file)一语挂在嘴边,手工做成50万张卡片。虽是区区数目的小儿科,而且阅读并无系统,从上图去借原版英文书的那位并不懂英语(辛劳的老顾——上天保佑他的灵魂!),原来设想的有声资料更未涉及,重要的是,“引语档”必须以“内圈”真实的英语,也可以说是活的英语,作为根据,再没有“文革”时期《新英汉词典》那样的“喜儿打了地主一记耳光”一类“外圈”自造英文例证;更重要的是,若干采自书证的第一手内容,未必都已经被“内圈”辞书收录,若可证其频用,“外圈”人凭自己跟踪语言的“异族敏感”,胡不捷足先登?事实也证明,像jacuzzi这样的漩涡浴缸,“外圈”词典收得早于“内圈”——抑或同步?《英汉大词典》还曾设法给那种意大利新产品冠以“极可适”的汉文!词典要激“活”,编者除了长年累月地倘佯活的语言之外,个人的性灵和机趣似乎从未见人提过。牛津补编的RobertBurchfield倒是说过,编英语词典的人大可以把全书的最后一条落在zzz之上作结,兴会大功告成,呼呼睡觉去也。“啥都可以”意味着语料库里多些插科打诨的歇后语、趣双关、文字游戏之类,供编者长时间正襟危坐之余莞尔调剂,供读者在娱乐中养成语言机敏。举几个例子:1)名人怎么才能一直装酷/冷冰冰的?他们有许多粉丝/扇子啊howdocelebrities stay cool?they have manyfans(可入英汉“staycool”);2)问题很菜,回答更二thequestionis puerileandtheanswer lower-IQ(可入英汉“puerile”);3).seckill (ing),instantkill (ing)(eg in e games)2.tooutbid othersatthe clickofthemouse;tospeed-shop (eginonlinebusiness):最牛秒杀书店apeerlessonlinebookstore with numeroustitlesatabargain price(自然入汉英“秒杀”);4)weaimtoplease.youaimtooplease我们让你方便。请你瞄准了方便(可入英汉“aim”);5)最先抵达且贡献至钜者说了算whoever arrives“firstestwith the mostest”hasthesay(可入英汉“superlativedegree”);6)(afloor coveredwith chicken feathers)abadlitter of trivialities/trivia;bothersome day-to-day life;acanof worms;anomnishamblesofasituation:小夫妻俩吵得不可开交,弄得一地鸡毛theyoung couple traded zingers,openingacan ofworms(自然入汉英“一地鸡毛”),等等等等。此类语料极大丰富之后,编者再不是寻章摘句的老雕虫,选词设例,通透活络,游刃有余,甚至可以体会到一点语言玩家的乐趣。

看来,活的词典唯有基于活的语言,否则就是植木无根,生意无从发端,本地单薄的,也只能华尽一朝。共时性的学生词典暂且不论,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词典,既是共时的,必然同时也是历时的。我常胡思乱想,一部大词典究竟有多少内容是“备而需查”,又有多少内容是“备而待查”的。前者可能是无穷大人次寻常频繁查阅的,而后者之中有没有零人次所需的条目?想来也总有吧。即便仅为录而备忘,那也是有价值的。不怕“啥都可以”,不怕庞杂,查得率第一,或许这正是词典追求的目标。

文/陆谷孙(作者为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1155

回帖

4081

积分

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4081

灌水大神章小蜜蜂章笑傲江湖章

推荐
发表于 2014-10-23 22:30:23 | 只看该作者
唉,老神仙到底还是没把书读透,脑子里还有那么多禁忌!再说也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规范辞书或通用辞书当然应该设定收词范围,俚俗语词典收词自然可以毫无禁忌,尤其像Urban Dictionary这样的即时和及时的网络俚俗语词典!而所谓正经的汉语辞书,不论规模大小(包括台湾的《国语辞典》),连收录日常生活的正经词语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拿“性交”一词来说,虽然都收录了,但不是解释为“两性之间的性行为”,就是“两性之间的交合行为”,基本上等于屁都没说!知道性交的人自然不用查此类字典,而不知道何为性交的少年儿童们看了这种定义后只会被逗起好奇心,然后还得费劲找地方了解到底啥是性交啊?!再说了,现在gay marriage已经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所谓“两性之间”的说法还站得住脚吗?看看英语辞书,不论是learner dictionary还是native speakers用的,有哪个没有把sexual intercourse或coitus之类的词说清楚呢?一个所谓历史悠久的民族的学者连“吃喝拉撒睡”方面的内容都不能正视,遑论什么“高雅”、“正经”的东西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主题

1737

回帖

2万

积分

状元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641

灌水大神章小蜜蜂章笑傲江湖章

2
发表于 2014-10-17 19:17:2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老神仙洋洋洒洒,写的痛快淋漓,读的也是不亦快哉啊。
AHD规范派风格的顶峰是第三版,有个很老的光盘有收录:Microsoft Bookshelf。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8 0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4

    主题

    1687

    回帖

    1万

    积分

    状元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432

    小蜜蜂章笑傲江湖章灌水大神章

    3
    发表于 2014-10-18 19:35:10 | 只看该作者
    老神仙的文章,一定要膜拜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9 23:38
  • 签到天数: 108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

    主题

    1733

    回帖

    1万

    积分

    状元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71

    灌水大神章小蜜蜂章笑傲江湖章

    4
    发表于 2014-10-18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看老神仙的文章,总有意外收获。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251

    回帖

    89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898
    5
    发表于 2014-10-19 14:3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wangls 于 2014-10-19 14:41 编辑

    语言要看场合,网络语言还是让它用在网络上吧。
    要是我儿子在我面前“B格”,“屌丝”什么的说, 我会给他一巴掌。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251

    回帖

    89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898
    6
    发表于 2014-10-19 22:10:18 | 只看该作者
    尤其需要说一说,中国读者不属印裔美国学者布拉·卡奇鲁(BrajKachru)首创的所谓“世界英语”(WorldEnglish)——World-English一书书名古已有之,那是19世纪有人为倡导英文拼写改革所著,宏旨却非今人之所谓——三个同心圆中的内圈,即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也不属于包括英国前殖民地等的中圈,而是处在最外圈,因此在中国教英语似更不能完全撇开规范,一味描写,放任语言无ZF主义和虚无主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主题

    960

    回帖

    8774

    积分

    翰林院编修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774

    灌水大神章小蜜蜂章笑傲江湖章翰林院专用章管理组专用章

    7
    发表于 2014-10-23 19:38:2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全世界都流行粗俗、恶搞,想起来一个:
    velcro(粘扣),有个非正规引申义是a lesbian(女同)

    引进这个用法的老外够搞的。。。需要一点邪恶想象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主题

    960

    回帖

    8774

    积分

    翰林院编修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774

    灌水大神章小蜜蜂章笑傲江湖章翰林院专用章管理组专用章

    9
    发表于 2014-10-30 19:37:29 | 只看该作者
    眼下,那个以英语B字母置代汉字,又好像是一场语言狂欢,损人时自然通用(我被人骂时,什么难听的名字都能容忍,唯独被叫做“傻B”受不了),就连正面褒引最近上市的某款手机,也要说到机器的“B格”如何如何——当然也是为了与“bigger thanbigger”谐音。这叫做语言的“污秽”化倾向。都说使用污秽语,一开始会给人在压抑之际“一吐为快”的宣泄和震撼效应,一传十,十传百,说得多了,也说得溜了,效应开始减弱,直到成为空心化的虚词。


    这个总结真是犀利。
    相对来说,“傻B”两个字对南方人杀伤力比较大,甚至连老神仙这样见过世面的都没法淡定,主要还是听得太少,没有免疫力;
    北方人大多无所谓——听得太多了,几乎快成为空心化的虚词。北方人听到“憋三”、“巴子”反而会受不了。

    外语也有这个倾向。
    比如说英语,F开头的四个字母,如今恐怕没有谁听了会觉得怎么样。
    日语里面骂人的话还真不多,有人说骂得最狠的要数“バカ”or”バカヤロウ”。其实现在这个词说得太多,已经虚化了,很少有人听到会往心里去。比较熟悉的同事之间、上司对下属在非正式场合,或者长辈对晚辈也经常“おバカ”、“おバカ”的挂在嘴边,如蜡笔小新他妈就经常骂小新“おバカ”,看日语原版的都有印象。
    现在日语里面最伤人的,我感觉是“あほう”,这个词不能随便说,对方一般会往心里去。我曾经有次被人骂“あほう”,唉。。。难受好几天没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