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听力水平相当高。基辛格博士在《白宫岁月》这本回忆录中这样描写周恩来:
他脸容瘦削,颇带憔悴,但神采奕奕,双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坚毅又安祥,既谨慎又满怀信心……他听英语时,不必等到翻译,脸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表情,很清楚地表明他是听得懂英语的;他警觉性极高,令人一见到就感觉得到……
此后,周恩来的英语听力和警觉性在1972年1月美国总统特使亚历山大·黑格将军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黑格在会谈中提到苏联威胁的时候说:“the U.S. government is concerned about the viability of China”,章含之翻译为“美国ZF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等她翻译后,却发现周恩来皱了下眉头,没再说话。
黑格走了以后,周恩来立即要求章含之找来各种版本的韦伯斯特、牛津大辞典查“viability”这个词的含义。经查证后确实是“生存能力”的意思,周恩来再次会见黑格时,就当面指出黑格上次用词不当,用这种词中国不能接受,因为中国不需要别人关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尽管发生了“viability”的小插曲,黑格的前站还是非常成功,尼克松总统顺利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签字后尼克松举行答谢宴会,最后特别赞扬中方的翻译,并且拿出美国人的幽默感对章含之说她很出色,“翻译一个字也没错过。”
可是尼克松却不知道,就是在这次酒会上,章含之在翻译尼克松的致辞时译错了一个词,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7万英里,当时他说的1.7万英文表达就是17个千,当时章含之将它翻译成1700英里。在场没有一个中方人员听出来了,因为那时到场的其他中国人没有人去过美国,也没有一个美方人员听出来了,因为他们也搞不清中国到美国有多远,只有周恩来听出来了,他抬起头来说:“含之,太近了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