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来参加讨论一下。
楼主的困惑我特别理解,因为我当年也有相似的困惑。(看了7楼的回答,我特有感触。因为我也正想举dog这个例子)。当年我买了高阶牛四的时候,看到内中有与七楼所列相似的说明,但是我却发现有dog、boss等词标注的美音音标是/ɔː/, 这使我大惑不解。我当时的理解是,这些都是特例,即这种位置上的o在有些词中美音是/ɔː/,而不是/ɑ/. 我还不辞劳苦地找到了十几个词,并且试图发现了一些“规律”,而且也确实发现了一些表面上的规律,例如 辅音 + O + G型(如dog),辅音 + O + ss/st 型(如boss)的词中o发/ɔː/等,但是这些所谓的规律从各音发音位置的关系方面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及至后来发现上面的规律又有例外,而有的位于 Consonant + O + th 中的O 同在牛四中却有不同的发音,于是更加困惑了。
后来随着知识的增加才能够观察、分析所见的现象,而且有了互联网,更加容易获取相关的资料,包括实际的发音和有关著述。接触的东西多了,这才比较清楚。上面所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规律。现在先说几个事实:
1. 美国、英国的方音都很多,南腔北调。英国有所谓的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发音,美国有GA( general American)发音,但是其内部仍然有一些分歧。在我国,法律规定有标准的发音,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由**出台标准,把标准发音中新出现的分歧解决。英美并没有相似的标准,所以这些分歧常常长期存在。另外,同样是RP或GA,不同的人的发音也会稍有差异。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约定俗成的,即不影响交流就可以,如果影响交流,语言会自动作出调整。
2. 不同词典标注的发音往往有所不同,除了因为这些词的“标准发音”本身就可能有所不同外,与编者的观念、原则也有关系。例如,很多词典或在线发音词典把 hair、bare中的元音(英式)注为/eə/,但是其所给的实际发音的发音却是/ɛə/, 把美音注为/ɛɝ/,而实际发音却是/eɝ/. 在这个音的标注上,韦氏词典是接近RP和GA的。但是正如上一条说说,细微的差别仍然广泛存在。
【顺便说一下,O大给出的链接中的图(http://pdawiki.com/forum/thread-22298-1-1.html,韦氏词典的IPA注音说明)中,有一个错误,即”ʊ/ow”应为“oʊ/ow”。二十多年都过去了。如今的网络版说明仍然延续了这个错误。在此我表示编者应该打屁屁 。另外,英音中的/əʊ/对应的美音常标注为/oʊ/,其中的/o/的实际发音是/ɤ/, 这个音是普通话”可、乐”等字的韵母的发音,是个展唇元音。为了印刷方便,一般都用o代替。/o/是个圆唇元音,这个音作为一个区别意义的音位,在普通话里并不存在,但是在一些汉语方言(例如上海话“马”的韵母和“风”的韵腹)和好多外语中广泛存在,例如西班牙语、日语。】
3. 同一本词典对某一种或某一个音的标注往往不一致。例如牛四对dog、boss的注音与其词典说明中的表述并不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书成众手,标准不一。这种情况是应该避免的。另一种情况是,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一种语音(或语法、词汇)现象的演变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有一些特别常用的词(短语等)由于特别常用,所以特别顽固,仍然保持着旧的形式。例如,从可以接触到的资料看,dog念/dɔːg/的比较多,也有一些人念/dɑːg/,boss念/bɔːs/的较多,而念/bɑːs/的比较少。词典标注的正是这种常用词的实际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词典最好略加说明,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完全缺如,会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困惑。
另外对O大在“知乎”中的回答我再续貂几句。
引用开始--------------
die /ˈdaı/
fire /ˈfajɚ/
hire /ˈhajɚ/
dialogue /ˈdajəˌlɑːg/
serious /ˈsirijəs/
-因为 fire /ˈfajɚ/、 hire /ˈhajɚ/ 、dialogue /ˈdajəˌlɑːg/里的 /aj/ 后面跟着元音 /ɚ/ 或 /ə/ ,所以用 /aj/ 而不是用 /aı/ ;而 /ˈdaı/ 里的 /aı/ 并没有跟着元音,所以用 /aı/ 。因为 serious /ˈsirijəs/ 里的 /ij/ 后面跟着 元音 /ə/ ,所以用 /ij/ 而不是用 /i/
作者:毹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243320/answer/1336096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引用结束
O大的解释是很好的。现在我来说说/aɪ/ 与 /aj(ɝ)/有什么不同,其中的/j/表示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aj,ɔj/ 等表示,当后面接着一个元音开头的音节时,当发音从第一个元音向/ɪ/滑动的时候,就不仅仅滑动到/ɪ/为止,而要继续滑动到半元音/j/(英音yes、普通话“英”开头的音),使其成为下一个音节的开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说话时语音方面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个是方便,即避免别扭的语音组合。一个是经济,即在不影响区别意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口型的变化程度、比较费时间的发音动作,有时候也包括节省气流或释放多余的气流。这两个原则都是为了便于连贯、快速地说话。
连续的两个或三个元音依次发出是比较不方便的,也不利于使音节听起来响亮、易于区别,因此语言在可能的情况下总是优先选择“辅音 + 元音”(和 “元音 + 辅音”)的音节结构,使得语流成为辅音与元音交替出现的序列。在**中当前一个音节以高元音/-i, -ɪ/ 和/-u, -ʊ/结尾,后面的音节以元音开头的时候,说话人常常把/-i, -ɪ/ 和/-u, -ʊ/的口型继续缩小,使其变成相应的半元音(也就是半辅音)/ j, w/, 这样后一个音节就变成以(半)辅音开头了。除了上面的例子外,还有 knowing/nowɪŋ/,doing /duːwɪŋ/,annoying/əˈnɔjɪŋ/, easier/ˈiːzjɚ /,algebraic /,ældʒə'brejk/等等。不仅在词的内部会有这种变化,两个词连读时也会有这种变化,例如 easy access.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添加半元音的变化不是强制性的,它受到两个因素制约:个人习惯和说话速度,说话快的时候更容易添加半元音,使得音节之间界限分明便于区分。有时候人们为了让音节形成“--辅音-元音-辅音-元音--”的结构,甚至会莫名其妙地添加一些本来不存在的辅音,常见的是r (发音为 /ɹ 或 ɻ /) ,称为intrusive R(侵入的R )。 (**“red”中“r ”的发音词典上常常标注为/r/,这也是为了便于排版、印刷而用其他的音来代替,实际上/r/这个音表示的是很多语言如西班牙语、俄语中的大舌颤音,其音质听起来像/-ɾ-ɾ-ɾ-/ (其中的倒写小J表示美音little中“t”的发音,或/-d-d-d-/。
那么,如果前一个音节结尾的不是高元音/-i, -ɪ/ 和/-u, -ʊ/,而是其他的元音(没有接近的辅音)怎么办呢?也有办法,一种是历史上已经完成的,就是把两个连续的元音变成单元音,例如-ai-发/e/ 或/ɛ/, 或者两个元音只发一个,例如paediatric。在构词连接两个语素时,通过减少(或增加)辅音,以避免元音直接相连接。通过这些办法就很少出现两个非高元音直接连接的情况了。如果偶然出现两个非高元音直接连接的情况,例如intraoperative,以及高元音后面接元音音节而不添加半元音的情况,则可以添加一个哑音/ʔ/。这个“音”虽然出现在国际音标表上,但是实际上不表示一个音,而是表示一个发音动作,就是把声门闭一下。这样当然气流也就受到了阻碍,使后面的音节变成以“辅音”开头了。这个哑音在各种语言中都非常常见,作用也很大,但是因为它不表示一个具体的音,因此在字典上它一般并不出现。以元音开头的语流片段(韵律单位)或者需要与前面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分开的时候,这个音都会出现。例如普通话的“西安”、“皮袄”、“书案”、“预案”不会被说成“先”、“漂”、“涮”、“院”,都是因为在第二个音节开头加了个/ʔ/。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