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539
3046
25万
翰林院编修
蟑螂,原称飞蠊,《本草纲目》:“一名石姜、卢螌、负盘、滑虫、茶 婆虫、香娘子,此有两三种,混呼为负盘,俗 又讹盘为婆,而讳称为香娘子。”它总藏在盘 皿下或其他隐蔽处,味辛辣而臭,明明是臭, 反说为香,因为它常活跃在厨灶间,讳其臭。 很明显,蟑螂即章郎,明明是黑暗中出,讳之为明君。章,明。蟑螂坏,反得了个美名。
蟑螂 亦作“樟螂”。蜚蠊目昆虫的俗称,种类约 有225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生活在室内或野外。栖息室内的种类,体形较大,由腹部背板两小孔分泌特殊臭气,沾污食物,并能传播疾病。通常多指这一种。
蟑螂 ㄓㄤ ㄌㄤˊ zhāng láng 相似词:甲由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頭小下垂,身體扁平,有長絲狀觸角。腳粗有刺,後翅呈薄膜狀,折疊藏在前翅下。尾部有二條具感覺作用的尾毛。繁殖迅速,食害衣物、食品,是家居大害蟲。也稱為「蜚蠊」。
曱甴是汉语词语,读作yuēyóu,多用于粤语广东话白话等,“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也有形容阴险恶毒之人。
曱甴(yuēyóu). “曱甴”在吴语、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中均有使用,但发音、意义却不尽相同。 粤语里常用的对“蟑螂”的称呼就写作“曱甴”,这两个字普通话读音是yuēyóu。而粤语里的发音却大相径庭,作(gad zad)
問題回來了,「曱」和「甴」在古代典籍的反切,又是什麼?若論二字最早的典籍根據,應是南宋北金年代的韓孝彥、韓道昭父子在1208年所編著之《四聲篇海》:「甴曱。上士甲切,下亏甲切,俗用」。「曱」和「甴」的反切下字【甲】,在今粵音皆是-aap;「曱」的反切上字是【亏】,似乎是「于」的異體,中古音屬影母,影母在今粵音衍化為j-、w- 或零聲母。粵語「曱」若跟普通話一樣,當成了零聲母,切出來的音便是【aap3】,讀若【鴨】。至於「甴」字,反切上字是【士】,中古音屬崇母,全濁聲母,今粵音衍化為塞擦音z-、c- 或擦音的s-,發音便切出來的音便可能是【zaap6】、【caap6】或【saap6】。
到了明初宋濂所編的《篇海類編》,則曰:「甴曱。上士中切,音扎;下兮甲切,音押」。由於【士中切】怎也切不出讀若【扎】,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宋濂把《四聲篇海》的【士甲切】誤寫成【士中切】。以此推論,【兮甲切】也可能是【亏甲切】的誤寫。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篇海類編》以直音法記錄了當時「曱」、「甴」當時的發音,而「甴」字不論發切還是讀若【扎】,怎樣也更近似【 zaat6】音,而變不出【gaat6】音。
第三本典籍,則是清代吳任臣所撰的《字彙補》。「曱」在書中有兩個反切記錄,一是「乙{去卩}切,音押」(注:「{去卩}」為「卻」之異體),另一個是「曱。烏謔切」;「甴」則是「悉合切,音霅」。「曱」字的【乙{去卩}切】和【烏謔切】切出來的音差不多,反切上字的【乙】或是【烏】均屬影母,「曱」若在粵今音衍化為j-音,切出來的音便是【joek3】讀若【約】,或【joek6】讀若【藥】,問題是吳任臣又注明「曱」讀音為【押】,【藥】音跟此差異太大,今粵音似乎是零聲母。「甴」字【悉合切】的反切上字劃入心母,標注的讀音【霅】在《廣韻》則有四個讀音,分別可作心母、章母、匣母、澄母。若視「甴」為心母字,切出來便是【saap3】,讀若【圾】。
蚱 zhà 蚱蜢,《广雅·释水》王念孙疏 证:“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 相近也。”蚱蜢体小,其飞疾而猛。
查看全部评分
cici920
举报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20
262
3259
贡士
评分 举报
签到天数: 14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
419
3709
changkaishen 发表于 2019-11-1 21:24 之前也看到您的分享的《陆台通用语对比》。看到阁下发的“蟑螂”方言释义,颇有兴致。这里的方言应该是音译 ...
蚂 mǎ 本作马,许多昆虫的名称之 前加马字,取大义,因而作蚂。故 它不单用,只作词素。蚂蚁,本指大蚂蚁,唐 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十七:“秦中多巨 黑蚁,好斗,俗呼为马蚁。”然后引申指一般 之蚁。蚂蜂,较一般蜂大,且蜇人。蚂 (mà)蚱,指大的蚱蜢,后亦引申指一般蚱 蜢。蛭(zhì)又称马蛭、蚂蟆,加马字,亦取 大义。植物加马字者如《尔雅·释草》“葴, 马蓝”。郭璞注:“今大叶冬蓝也。”
螞蚱 màzha 亦作“麻札”、“馬札”等。即蝗。《直語補證·麻札》:“揚子《方言》:‘蟅蟒即蝗。’注:‘蟅音近詐,亦呼虴蛨。’今北方人呼螞蚱或麻札,即此二字顛倒聲轉之異。《元史·五行志》:‘至元五年,京師童謡曰:‘白雁嚮南飛,馬札望北跳。’隨俗寫耳。”
签到天数: 88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2845
2万
状元
签到天数: 395 天
[LV.9]以坛为家II
41
1527
1万
签到天数: 1227 天
1205
大橙子 发表于 2019-11-2 08:38 “甲”表示硬,那“鸭”有“甲”旁是因为嘴硬? 以上玩笑~ 觉得楼主说的挺有道理。探讨一下,“樟 ...
签到天数: 209 天
73
1552
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