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0-8-5 12:36 编辑
有的时候人们会对时间、年代产生错觉,比如说,提到「光绪年间」「乾隆时期」,就会觉得很老,全是落后愚昧的辫子戏,可是——
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
道光十七年,宝洁成立
同治八年,高盛成立
咸丰十年,JP摩根成立
光绪三年,AT&T成立
光绪九年,布鲁克林大桥通车。
光绪十二年,强生成立,可口可乐成立
光绪二十八年,百事成立
光绪二十九年,福特汽车成立
光绪三十四年,通用汽车成立。
宣统三年,IBM成立,玛氏成立。
民国元年,洛克希德马丁成立
民国十二年,华纳兄弟成立
民国十三年,米高梅成立
民国二十九年,麦当劳成立
老吗?也不老啊……
有的时候,人们对词典也有错觉,一本字典放了十年二十年,一般人就觉得不能用了。我常常看见某些数年前的优秀工具书,在二手市场上卖很低的价钱,也许因为……卖家觉得语言变得很快?
这本《综合英汉大辞典》初版于1928年,在二战前后又出了增补、缩印的本子,依然风头不减,是商务印书馆的当红炸子鸡。至于为什么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没有响当当的名气,这事儿下回我再说。
它的优秀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参考了当时市面上能见到的各家重磅英文词典,请看: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为什么广受推崇?最简单粗暴的道理当然是一个「大」一个「全/博采众长」了,这俩特点《综合英汉大辞典》(黄士复、江铁)都有。
《综合英汉大字典》 这一时期编纂的各类双语词典中,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综合英汉大字典》影响最大。该书由黄士复、江铁主编,王云五、何崧龄、陈承泽参订,编者有文元模、李希贤、吴衡之等12人。书中收单语、复合语、略语、地名、人名、教名之语,合计不下13万条,成语约74000条,例证不下60000条。该书收语汇之丰富,超过当时任何一部双语词典。释义详尽,力求明确;释文后附有插图和表解;书末附有地名人名音译、教名英译、英语及对语、略语、中国地名表、不规则动词表。1928年初版原分两册,每册分正、补编,1937年合订为一册出版,到1948年共印行了八版。
这么老的词典,都是过时的东西,能拿来学英文嘛?——
《康熙字典》成书于1716年,距今300多年了,依然热卖,怎么就看不得了?
《综合英汉大辞典》在二战前后依然热销,跟韦三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横空出世只差十来年,也没见人嫌弃韦三呀
我不是古董商,不认为东西越古越好;不过我也不是进步分子,我不相信新的必然比老的好,也不觉得十年前出版的词典必须出新版,不出新版就立即进垃圾桶打成纸浆主编剖腹自杀以谢天下读者。
《综合英汉大辞典》的编纂、特色与影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2期 | 邹振环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200433
摘 要:《综合英汉大辞典》是商务印书馆英汉辞书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辞书文献,也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英汉辞书编纂上的一个高峰。关于该辞典目前尚无专文讨论,本文围绕该辞典的编纂所涉及的人和事,指出该辞典编纂计划是1917年开始酝酿的,直接促发商务印书馆重视英和辞典的是朱树蒸对斋藤秀三郎《熟语本位英和中辞典》的编译计划。《综合英汉大辞典》之编纂与特色是综合性地吸收以斋藤《熟语本位英和中辞典》为主的日本英和辞典的编纂方法与成果,也注意在体例和收词等方面广泛采借同一时期各种英文辞书,如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和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等各家之优点。该辞典的编纂者大多是留日学生或新式学堂的毕业生,系各个专门领域,如医学、生物、化学、佛学、法律等的专家,通晓各种专门知识的基本术语。该辞典的编纂构想和方法,以及编纂者,无不体现出了该辞典不断倡导的"综合性"优点。《综合英汉大词典》不仅为中国出版界移植英和辞典上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为中国英汉辞书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我对这位说的「里程碑」「新纪元」没意见,不过我觉得「关于该辞典目前尚无专文讨论」(2016年哟!)这事儿有点滑稽,商务印书馆当年的头牌、顶级、重磅辞书、镇馆之宝,广为流传,滋养了天下无数读者,真会没人讨论?其实是1949年以后名气……了而已。
——————————————————————————————————————————
PDF用的是早期的双卷本,清晰度非常理想。我劝有兴趣收藏纸书的朋友,不要去买单卷本、缩印本 —— 字小到看不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