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3-23 12:28 |
---|
签到天数: 4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状元
- 积分
- 13085
|
本帖最后由 leonlai2000 于 2022-5-27 12:02 编辑
根据英语的学习方法,学古文最好是有说古文的影视资源。但现实中并没有完全说古文的影视剧,只有电影《聂隐娘》和电视剧《三国演义》带一点古文,所以没办法,只能用说现代白话的影视剧来代替。但对于学古文来说,尽管只有讲现代白话的影视剧,还是要比不用影视剧好很多。
王力曾说过,要学古文必须先有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掌握一门语言来说,感性认识才根本,感性认识决定你是否具有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而理性认识只是锦上添花。怎样获得感性认识?就是大量地吸收这门语言的材料,就是大量阅读,大量看这门语言的影视剧。当然,还可以背古文文章,如有人就通过背《古文观止》获得了古文的阅读和运用能力。但其实,背诵也只是阅读的加强版罢了。能背诵当然好,如果小孩不愿背,用大量阅读加电视剧吸引的方法也不错。那怎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有了大量的阅读文字、观看影视之后学习古文的语法、词法。当然,对于学一门语言来说,理性认识不是必需的,美国的文盲没上过学,没学过英语语法,但照样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前新兴的通过影视学外语的方法已经证明先学会一门外语的阅读和交流能力再学这门外语的语法的可行性。通过影视学外语这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看图学英语/English through pictures》这套教材。影视其实就是图片的加强版,效果可能要比图片更好。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们就没必要像学校里的语文课那样给小孩进行以语法为主的讲解。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那么多语法,各位现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现在的古文水平怎么样。这种语法分析法也让小孩听得很枯燥乏味,没有兴趣。那不进行语法分析,小孩弄不懂文章的意思怎么办?一是小孩可以从所看的影视剧中慢慢体会文章的意思,但影视剧毕竟不是专门为学古文所拍,所以这样还是有所欠缺。更好的办法是可以像陈琴老师那样做,小孩读一句古文,我们读一句译文。
等有了大量的阅读作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给小孩讲古文语法了,这时就相当于是对所阅读的古文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实践中总结出古文的规律,能进一步提高小孩的古文阅读和运用能力,而且小孩理解起古文语法来也很轻松,一点就通。这虽然也是在讲语法,但和学校里的做法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学校里讲语法是企图通过语法分析来理解这篇文章,并且指望学生学会语法分析能力,以便以后学生在碰到古文时自己能通过语法分析的方法读懂古文。 理解一篇古文其实非常简单,只要看一遍这篇古文的译文就行了;而形成古文的阅读甚至是运用能力也不能靠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法其实就是翻译法,用翻译法学英语正是学校里教英语的方法,而这正是我们国家几十年来英语教学失败的根本原因。
翻译法的缺点是效率非常的低下、事倍而功不至半。用翻译法学出来的人进行口语交流的时候会说得结结巴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她想说英语的时候,脑子里先出现的是中文句子,得先把这个中文句子打碎成词,再翻译成英语单词,最后根据英语的语法规则重新组合成英语句子。这样脑子的工作量大,处理起来就慢,导致思维的过程跟不上现实交流的速度;脑子工作量大了,还容易出错,要来回的改正。这样,别人看上去你就是结结巴巴的。用翻译法学出来的人要想达到流利的口语交流,必须先要有大量的翻译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当年朱总理的翻译就说过要有2000小时的翻译练习,这样,加上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打基础的时间,翻译法耗费的时间量是非常巨大的。
形成语言的阅读和运用能力,其实靠的就是语感,也就是语言的感性认识。语言其实就是音和义的结合,一个词、一句话都包含音和义两个方面。语感的获得必须依靠大量地吸收音义结合的语言材料。一个婴儿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吸收大人的讲话,一两年就获得了语言的能力;一个小孩从小放到国外,自然而然就学会了那门外语。但一个成人到国外去,为什么就不能自动获得运用这门外语的能力呢?因为他/她虽然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这些材料都只有“音”,而缺了“义”这一方面,这样当然就不可能学会了。假如有一个这个国家的人能像对待婴儿、对待小孩那样耐心地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这位出国的成人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那这个人也能很快学会这个国家的语言。演员李冰冰想学英语,为什么要雇一个私人英语老师,并且24小时在一起,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不可能的,你只吸收了古文“音”的一面,没有吸收“义”的一面,怎么可能学会古文?当然,古人也可能真有人能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那是因为他读的那些书都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这个人在生活中自己领悟了这些道理,再反馈到书中,这就形成了古文“音”和“义”的结合,因此就掌握了古文。再加上古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白话(古白话)与古文的距离要比我们当代的白话与古文的距离不知近了多少,学起古文来当然更有优势。如果我们也模仿古人这样学古文,多半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十几二十年前,读经运动失败的真正根源。王财贵和赖国全的读经运动提倡只读不解释,虽然避开了学校里用的那种方法,免了学生听讲的苦,但没有想办法弥补语言所缺失的“义”的一面,怎么可能学得好古文?
语感的运行机制虽然很复杂,但凭语感形成的语言能力是不需要经过翻译法那样的思考过程的,它几乎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的本能,所以能做到脱口而出。一门语言,一定是先会说了而后才能写。所以,如果要像前些年的考生一样,高考用文言文写作文,还得是用培养语感的方法进行学习。除了大量的阅读,还得看影视剧,无他,影视剧提供了古文的语境,对形成语感、提高口语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现实中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人背下了一本英文字典,但考试总是过不了。原因就在于此人脱离了英语的语境来背单词,等到阅读的时候,单词出现在语境中,他却感到很陌生;等到写作的时候,背的那些单词他却不知道用在怎样的语境中。试试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背单词,效果就会很不同了。语境对语感的形成很重要,语境除了有英文/古文文章,还有影视剧、现实生活场境。学英语为什么最好进行英语表演,这就相当于是把英语放到现实生活场境中,有助于更好地形成语感的。而影视剧就是现实生活场境的模拟。把英语放到现实生活场境中来学就相当于是婴儿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吸收语言材料,这种方法对口语的提高非常有效,已经被人实际验证,不需质疑。用翻译法学出来的人其实也是先会说然后会写,因为他说得结结巴巴,所以也写得结结巴巴。只是他写时候的结巴,别人看不出来而已。
经过这几年的查找,本人觉得下面这些影视剧(结合二十四史等)可用来帮助小陔学古文:
1.东周列国春秋篇——《左传》相关篇目
2.兵圣、越王勾践——《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世家、孙子列传、伍子胥列传》
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史记:孙膑列传》
4.大秦帝国1-3部——《史记:商鞅列传、张仪例传、苏秦列传、平原君列传(战国四公子)等》
5.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等》
6.汉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留侯列传等》
7.汉武大帝——《史记》或《汉书》
8.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后汉书》
9.三国——《三国志》
10.开创盛世——《隋书》和《旧唐书》
11.聂隐娘——唐传奇《聂隐娘》
12.大宋提刑官——《宋经略墓志铭》和《洗冤集录》
13.聊斋86版——《聊斋志异》
注: 1.如果是给小孩学,有些电视剧的不雅境头和讲男女之情的部分最好先剪切掉,哪怕是会影响到剧情的连贯性。
2.电视剧《秦始皇》大陆和香港都拍过,男女之情都拍得不少,实在是不太好,但没办法,本来期待大秦帝国第四部,没想到弄成了《大秦赋》,网上都在嘲笑说是“大情妇”。
3.小说《三国演义》是古白话文,并不真正的古文。三国电视剧有《三国演义》、《新三国》、《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 |
|